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让中医药造福更多巴基斯坦民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新时代华声     浏览量:次      发布时间:2022-05-08    

  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

  让中医药造福更多巴基斯坦民众(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58))

  本报记者 严 瑜

  31年前,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离开家乡甘肃,来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他肩负一份重任——在巴基斯坦推广中医。31年间,他用所学专长,在异乡治病救人,让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民众了解并接纳中医药,也因此收获许多真挚的跨国友情。



  以下是他的自述。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我的家乡甘肃是中国药材主产地之一,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1991年,为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甘肃省组派了一支医疗队赴巴基斯坦推广中医药文化。当时,我刚研究生毕业一年多,在甘肃省中医院工作,因外语基础较好而入选医疗队,与其他6名队员一起来到巴基斯坦。

  初来乍到,身处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我们遇到的困难远比预想的要多。从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到克服语言关、文化关,再到申请行医许可,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一度因为压力太大而想过放弃。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咬牙坚持下来,在伊斯兰堡繁华的F10市场开起了一家名为“中国针灸中心”的医疗中心。

  后来,与我一同前来的医疗队员陆续回国。我和妻子决定留下,继续推广中医药文化。没想到,这一留,竟已长达30余年。

  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医药?我始终坚信,口碑是最好的广告。平常,为了让当地患者更好地了解、接纳中医药,我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中药的成分、用途,也会在进药时细致检查药物成分,照顾患者的特殊需要。

  30多年间,许多患者与我们夫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的医疗中心附近住着一名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常来做针灸,他觉得效果很不错。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朋友。过了几年,这名患者举家搬到另一座城市,但我们始终保持联系。逢年过节,他还会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身体不适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向我求助,我便寄去相应的药物。前不久,这名患者因病去世,临终时特意叮嘱孙子,要继续和我们保持联系,不能断了这份跨国友情。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在巴基斯坦生活的这些年,我时常能够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我们的友善,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民众逐渐认可、信任中医药。正因如此,我更加坚定地选择扎根巴基斯坦,用中医药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者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9年来,随着瓜尔达港等项目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中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来巴基斯坦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不断增多。我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那便是守护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者的健康。

  由于一些工程项目地处偏僻,医疗条件较差,部分中国工人水土不服,容易感染疟疾、登革热等当地常见的传染病,又因语言不通,就医很不方便。于是,我便有了许多次“说走就走”的远行。

  记得有一次,一家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建设水电站的中企联系我,说工地上四五十名工人突然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但无法集体去伊斯兰堡看病。放下电话,我立即准备药箱,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赶到现场。见到我,工人们特别高兴,在就诊领药时都想和我多聊几句,因为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见到外人。工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敬业和乐观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更加迫切地希望施展自身专长,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今,我与多家中企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这些企业派驻巴基斯坦的工人提供医疗服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企来到巴基斯坦,为当地修建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不仅大大改善了巴基斯坦民众的出行、用电等生活状况,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我服务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工人,还有中企聘请的当地员工。当地员工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恢复健康之后,又推荐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就这样,中医药的影响力在当地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一带一路”项目沿线行医问诊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这项倡议为巴基斯坦民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一到夏天,巴基斯坦各地经常停电,工厂被迫停工,民众忍受酷热。而今,中企在当地修建了许多水电站、火电站,用电紧张的问题大大改善。我还发现,这些年,来我们医疗中心做出国体检的当地学生和商人明显增多了。许多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充满向往,想去中国留学深造或经商发展。

  提供多元就医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在祖(籍)国和家乡的大力帮助下,团结抗疫,并为当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疫情前,我们的医疗中心平均每天接待患者50人以上,已是十分繁忙。疫情发生后,由于当地综合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一些患者选择到私立医疗机构就诊,我们医疗中心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成倍增加。面对激增的工作量,我和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遇到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我们指导他们在家隔离,每日通过网络问诊后配送药物,直至其痊愈;遇到重症患者,我们指导他们去专治医院住院,同时通过网络随时与医院及患者保持联系,给患者以鼓励。每当听到患者传来“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的好消息,我总是打心眼里高兴。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疫情发生以来,祖国亲人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寄来大批防疫物资,并专门组织线上交流会,请国内医学专家在“云端”答疑解惑,指导我们更好地防控疫情。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时期以及春节期间,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会为我们送来精心准备的爱心防疫包。这让我们在海外抗疫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除了通过医疗中心为当地患者提供帮助之外,我还组织所在的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为当地医院、警察局等机构捐赠防疫物资。我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当地社会各界,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命运与共、共克时艰。

  这些年,“中医热”在巴基斯坦不断升温。2016年,我们医疗中心与甘肃省中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挂牌成立“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此后,我一直与甘肃省中医院的同行保持密切联系。接下来,等疫情有所缓解之后,我还将继续在巴基斯坦做好中医药推广工作,并邀请中国的中医专家在线上开展中医义诊、开设相关讲座,推动中巴在医学领域的交流往来,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加多元、有效的就医选择。


责任编辑:新时代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