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巴基斯坦巴中学会、G-Global国际秘书处协会(哈萨克斯坦)、印尼中国友好协会、欧盟亚洲中心、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华声国际传媒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成功举行。
▲对话会现场。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G-Global国际秘书处主席谢里克·努格尔别科夫出席会议并致辞。欧盟亚洲中心副主席、斯洛文尼亚前副总理、前欧盟交通运输专员维奥莱塔·布尔克,巴基斯坦国际问题专家、原巴陆军准将阿卜杜·拉赫曼,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美国国际商会主席霍姆斯·斯托纳以及12位中外智库专家出席会议,围绕“传承丝路文化 共促人民福祉”主题进行发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主持开幕环节和成果发布环节。
▲高岸明致辞。
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近了中国与共建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持续推向深入。“一带一路”根植历史,因应现实,开创未来,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文明的合力。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中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未来将全力支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相关智库机构继续就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交流对话,推动各方智力合作和知识分享不断迈上新台阶。
▲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致辞。
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在致辞中指出,丝绸之路可以造福全人类。古代丝绸之路是全球化的第一个范例,连接不同大陆的文明。“一带一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倡议,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等旗舰型项目让全球4亿人摆脱贫困。“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合作新平台,通过共同规划、共建共享,实现更加开放的发展前景。当前东西方不同叙事形成鲜明对比,在多极化世界我们需要多元化的回应,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朋友,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的世界。
▲谢里克·努格尔别科夫致辞。
谢里克·努格尔别科夫在致辞中表示,G-Global国际秘书处协会(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其提出的相关成果已经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世界各地发生冲突或战争,当领导人无法找到共同点,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影响力减弱时,迫切需要共同搭建民间外交平台,服务于人民外交,并扩展到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的各个国家,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推进。
▲大会发言嘉宾。
维奥莱塔·布尔克在大会发言中指出,面对乌卡时代的全球性挑战,需要共同探索包容和平的解决思路。“一带一路”与过去相连,蕴含了深刻的智慧。欧亚大陆各领域交流对中西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发挥各自优势,重振丝路精神,拉紧合作纽带,发扬对话精神,指导共同行动,推动建立团结、繁荣、和谐的世界。
阿卜杜·拉赫曼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巴基斯坦现代化转型变革,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和特别经济区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福祉。巴有能力掌控好地区局势,实现更安全、更团结地发展。我们应加强社交媒体力量和知识产品供给,持续提升软联通水平,更好推动民心相通和互利共赢。
吴恒灿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明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喜欢度、关注度、认同度和信任度排名靠前,700多万华人在厚植中马友好情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马在文化教育、经贸合作、交通基建、绿色投资、“两国双园”、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是世界友好的标志性模范。
霍姆斯·斯托纳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科技把世界联系在一起,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对人类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人类正在经历最具革命性的时代,随着科技不断进化和发展,技术连接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打开新的视野和新的大门,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沟通将更加清晰和简洁,从而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会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南亚画卷》研究报告。该报告是当研院与巴中学会开展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报告之一。
▲于运全发布报告。
于运全表示,报告从巴基斯坦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结合中国与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案例,分析携手同行现代化对南亚国家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和南亚国家加强现代化发展合作提出了思考建议。相信这一代表作将为中巴双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两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对话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推进世界共同现代化建设进程贡献更多智库力量。
▲范大祺主持开幕环节和成果发布环节。
报告发布后,来自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12位专家学者就加强丝路文化交流,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李红茹主持“丝路文化”圆桌对话。
▲李红茹主持“丝路文化”圆桌对话。
▲“丝路文化”圆桌对话发言嘉宾。
印度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经济学家萨奇夫认为,中国和印度在推动实现现代化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中印双边关系非常重要。从印度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加强对话交流,增强双边互信,重视国际传播,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舒勇提出打造更多国际性文化标识,以“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符号推动文化相通,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引领下,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景象呈现给世界。
塞拉利昂共和国驻华公使罗格认为,中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形成了中塞友好公路、外交培训学院、朱巴大桥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未来,希望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表示,“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共享未来,倡议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是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未来应打造更多文化交流平台,加强软联通建设。
印尼和谐文化基金会会长(大道文化研究中心主席)、中国印尼友好协会廖内省与廖内群岛省会长黄愿字提出,应以文化、教育、中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筑牢“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基础。未来将努力打造文明对话交流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解放全球南方生产力,推动改良全球生产关系。中国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通过补短板、调结构、转观念改善全球化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共同现代化。
欧亚合作组织金融和银行业协会驻大中华地区首席代表巴诺夫提出,中医药应该被视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与现代科学的重要互补,造福“一带一路”各国人民。中医药在俄罗斯积极推广、疗效显著,未来应通过俄罗斯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俄罗斯的普及和发展。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旭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迈入以产能合作、农业、社会民生等领域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巴基斯坦下阶段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中巴经济走廊应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谋求共同发展、守护共同安全。
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包容普惠、互利共赢,彻底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局限,让世界各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让发展中国家真正参与到了全球治理中。“一带一路”十年亚太实践成就了亚太命运共同体、中泰命运共同体,中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向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薛力介绍了“一带一路”政、学、产专家的访谈情况,回顾“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前景。提出未来要聚焦重点国家、区域和项目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欧盟亚洲中心副主任马蒂儿认为,欧亚同属一个大陆,古丝绸之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东西方文明,助力沿线各国人民实现自主发展。欧盟全球门户计划的目标不仅仅是基建,而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两者都有同样而真实的诉求,应共同助力实现更加美好的世界。
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赛义德认为,“一带一路”是最全面、最包容的发展倡议,展示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共识和愿景。“一带一路”目标是如何架桥而不是筑墙,是改革开放2.0版。对于想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次对话会以“传承丝路文化 共促人民福祉”为主题开展交流,旨在加强各国智库机构和有识之士对话交流,以丝路文化促进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为世界共同现代化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推动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