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来源:     作者:新时代华声     浏览量:次      发布时间:2022-09-02    

我的父亲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朱自清写的《背影》文章,是关于他父亲的一篇纪实散文,他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文章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反复记叙,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情,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再次读这篇朱自清的《背影》颇有感慨,也想写点东西聊一聊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许在现在对农民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因为无法对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我说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他也曾经试图在土地之外的世界作一些努力,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土地,让他的一生有了些许亮丽的色彩。

我的父亲出生于1956年,是随共和国成立后出生的那一代人,这一代人目睹和经历了新中国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经济灾难,刚出生就赶上五八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当然他们也体验了改革开放的甘甜与辛酸。他们这一个群体是见证中国建立和发展历程的一代人,这一代人为新中国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包括默默生存默默经营土地的农民。

作为农民的父亲,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还是相对很幸福的,虽然出生在那贫穷和艰难的时代,那是因为我的爷爷十分厉害,贫下中农成份好,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力气大、身材魁梧、有本事,在父亲小时候的记忆中,吃的好谈不上,但几乎没挨过饿,还能上学读书,甚至上完高中(高中的课程几乎没怎么上课,全被农业生产劳动占据了),要不是赶上文革时期的黄帅“ 破师道尊严”和张铁生“白卷英雄”浪潮影响,也许有可能成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人。

父亲年轻的时候做过好多事,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父亲精于计算,又上过高中,一上完高中就去大队砖窑厂做会计,当时能有这份工作还是令身边的十分羡慕的,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我的父亲挣钱发了工资后,直接去买了一套在当时最先进的理发装备(其实就是一把理发专用剪刀和一把手动理发器俗称推子),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男的理发绝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的剃刀剃头。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也沐浴着内蒙古家乡的边陲小山村,父亲凭借在砖窑厂做会计的工作,有机会到处走走转转,在那个交通和通讯严重落后的时代,算是周边少有的有见识的人。我是伴随着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包产到户出生的,那一年父亲离开了砖窑厂做会计的工作,一来砖窑厂的经营不景气,二来是想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干点事业。于是之后父亲和他的好友联手贷款买了一辆卡车,那可是我们县城第一辆私有卡车,可以说那是相当的牛气。做的是跑运输生意,父亲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或近或远的村镇里穿梭,运输各种粮食、瓜果桃梨、煤炭、建筑材料等,然后再到或近或远的地方卖掉,业务除了内蒙境内,还扩展到了临近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及北京市。开始的时候,生意蛮好,父亲那时虽然很辛苦,内心里却是非常高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样顺利,不停折腾换车、换线路、换目标,管理不善和合伙伙伴的意见分歧,收入入不敷出,在我刚上小学时跑运输只得彻底停了下来。那时,贷款的期限已超期,无奈之际,只得卖了车子,偿还了大部分债务(直至我小学快毕业才清偿债务),父亲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

之后不久(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那里掀起了淘沙金的热潮,家家户户的收入还是比较可以的,基本上每家都有了小四轮拖拉机、彩色电视机、摩托车等,我家在这个时期也是生活的很好。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村里进行改选,经村民推选,父亲做了村长。父亲很尽职尽责,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尽力去做,曾经多次在乡镇年度工作会获得表彰,依稀记得奖品有大茶壶、风景挂历等。再后来到1994年随着小妹的出生(那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小妹属于超生),父亲的村长职务被撤了,还被处罚了些钱财,本来父亲的“仕途”也许可以更高些的成就,也就此戛然而止。从那以后到我大学毕业前,父亲做事一直不怎么顺利,有时感觉就像点背到“喝凉水都能塞牙”,干啥啥赔,在我上大学前后是我们家生活最拮据的时候。再之后,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逐步好转,但父亲也已逐步变老。我小时候父亲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魁梧,净身高约178cm,我总想着啥时候能长到父亲那么高,现如今我自己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身高体重上也远远超越了父亲,父亲也已年近古稀,身形消瘦、矮了不少,所幸身子骨很硬朗、没有什么病痛;思忆过往,我此生最后悔的一件事,是1998年上高中时的一个暑假的夜晚,因琐事父亲在喝完酒后训了我一顿,那时我处于性格叛逆期,在毅然决绝的要离家出走,我前面跑,父亲追随着找,……。现在在此说一声:父亲,对不起。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但现实还是让他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也许自己这辈子只有和土地打交道的命。在我看来,即便是种地,父亲也并没有获得他所期待的那种成功。春去秋来,父亲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年播种着,收获着,辛劳的成果是一袋袋会说话的粮食。可父亲年纪毕竟大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父亲说过别中那么多地的话,你种一年的粮食不如我一个月的工资来得实在。可他不听,说的多了,他总是说我不懂,他说我不懂庄稼人的心思,不懂农民的难处。“你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假如再遇到六十年代的大灾难,你到哪里去买粮食?”父亲说。我的确没有真正弄懂父亲常说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但我知道,中国的农民是最苦的。

父亲说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事情,但他并不后悔,至少他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他用自己的一双勤劳的手养活了我们三个子女,是我们三个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我爱我的父亲,一个农民父亲。             

(作者燕永平)


责任编辑:新时代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