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共话企业出海:本地化、品牌化是高频词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新时代华声     浏览量:次      发布时间:2022-09-17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马静)“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广泛的华商网络,加强和华商的合作实现本地融合,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选择之一。”16日,在“2022全球新生代华商云峰会”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表示。

  伴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以各种方式走向海外。然而,摆在面前的是:如何在并不熟悉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如何规避风险以实现持续发展?

  在本次峰会的“共话出海”圆桌论坛环节,京东国际、小米、快手、有米云等出海先行者们各自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与看法。

  做好本地化、品牌化

  提及企业出海如何走?本地化和品牌化是与会嘉宾们的高频词。

  赵晋平表示,做好跟当地的融合,一定要和当地的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能够真正成为本土的一员,这样更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

  “对于出海而言,无论做的是实际的商品、产品,还是虚拟的平台、服务、内容,最主要的还是做好产品本身,这就是做好本地化。”快手全球化商业化全球市场传播负责人王诗情举例称,巴西很多地方的信号基建不像中国国内这么发达,快手开发预加载功能,无线时下载好,没网络也能看。

  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国际负责人刘婵则强调,出海企业做好本地化是一件全链条的事情,要重视文化、宗教、当地税务和财务合规性、数字隐私的重要性等。

  谈及出海企业要做好品牌化建设,王诗情表示,之前大家会觉得做品牌太费钱,尤其是前期,很难有直接好的ROI(投资回报率),没有很好的收益,但这是一种误读。

  “如果真的建立好品牌,打造好故事,跟用户有非常深的绑定,其实短期也有非常明显的收益。”王诗情称,在疫情及全球政治经济波动情况下,越是品牌力强的企业,产品跟用户绑定越深。那些最开始为了流量买很多用户,或发很多优惠券的企业,一旦红利过去,可能很难留下来。

  有米云VP、品牌市场负责人刁龙也提出类似观点称,过去中国企业出海非常简单,即利用全球移动互联网红利以及中国产能过剩外溢,但未来企业走出去是非常精细化的,“一个生意要长久发展下去,未来一定是伴随着品牌和服务力的不断提升。”

  从各方面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除了关注本地化和品牌建设之外,与会嘉宾也结合自身公司业务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

  京东国际公共事务负责人王雪冬提到,京东国际在出海方面,首先是持续建设国际物流、海外仓、外综服务、跨境供应链等出海新基建,其次则是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分销体系,并做好技术赋能出海。

  “京东国际也更多关注双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标的国、驻派国的经济发展倡议。在这样的全盘格局下,我们看到的生意机会和产业发展是既顺应国家需求,也顺应产业需要。”王雪冬称。

  刘婵则提到,企业出海还要有能力自信,同时也要做好真正的价值创造。

  “当我们出海的时候,在很多区域和市场已经有了众多头部企业,它是一种竞争关系,但也可以是合作关系。”刘婵提到,小米采取的模式是把市场做大,而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只有真正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价值增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刁龙则表示,有米云服务了很多游戏出海和跨境电商的客户,发现很多客户对全球化市场的精细化了解还不太够,这是需要补足的。此外,企业营销数字化能力的建设也非常重要,运用大数据工具了解市场,可以减少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赵晋平总结称,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要充分掌握信息,了解自身经验和所在国以及客户的经验、资料、信息,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其次是做好规划,不能打无把握之仗,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再次是网罗人才,特别是国际化的人才;最后是抱团出海,企业之间共同通过加强合作在海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有助于企业在海外能够长期坚持,且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2022全球新生代华商云峰会”由中国新闻社、华侨大学指导,中新经纬、中国侨网、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特别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会议通过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向海内外直播。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新时代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