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老部长的
水利情怀
张全景老部长在做报告
文:凌先有
去年中秋节,我通过微信给张全景老部长发去了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栏目的访谈节目内容。那期节目的主题是《月圆中秋时 共话家国情》之《诗歌里的中秋》,并给他留言:“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更念老朋友”,却迟迟不见他回复。平时我们之间的微信一直是有来有往的,有时候他一天会给我发几次微信。这次的反常让我心中不禁产生疑虑。老部长是病了吗?打电话给他,手机和家里都无人接听。我心里一下子急了。几经打听,才知道张全景老部长因心脏功能衰竭正在协和医院住院,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已经不能说话,不便让人探望。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祈愿他能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2022年11月8日晚上,我得到张全景老部长逝世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消息。2022年11月24日那天,新华社对外发布:“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张全景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我才确信,我尊敬的老部长永远离开了我们。心中无限怅然和悲痛。张全景老部长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搞过水利方面工作
与张全景老部长第一次相见,是在2007年7月。当时中组部在水利部密云绿化基地举办老干部支部书记支委培训班,张全景老部长应邀为培训班讲课。我作为东道主,全程负责培训期间的服务工作,也就有了陪同张全景老部长的机会。
张全景老部长的讲座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当天下午,我陪同张全景老部长和夫人王寿荣来到黑龙潭参观。黑龙潭位于密云区东北部的石城镇一条幽深的峡谷里。走进峡谷,只见一条清澈的河水从悬崖上万年流水冲刷出的白色水道直泻而下,银花四溅,犹如白雾向空中喷涌,云雾弥漫。抬头远眺,山峰环抱,山清水秀,山花野草茂盛。张全景老部长说他是第一次来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带了一部数码相机,不时地用相机和手机轮换着拍照。他拍照时虽然手有些抖,但神情很专注。还主动为我拍了几张照。他拍照几乎全是特写,将人拍得很大,背景很少。面对巍峨的山峰中间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发黑而透亮的黑龙潭水,张全景老部长不禁赞叹地说,自然之美在于水,有水大自然就有了灵性,草木动物就有了生命。智者乐水,水可乐人。我以前曾读过张全景老部长的文章,知道他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他对水的认识也这样充满哲思,让我对他充满敬意。在返回的路上,他不停地翻弄着相机,让我们欣赏他拍摄的美景,依然对黑龙潭的溪水和美景赞不绝口。
2007年7月23日,张全景老部长(右)与作者在密云黑龙潭
第二天上午,张全景老部长为培训班设了“增强‘三个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讲座。讲座之后,为了让他轻松一下,我陪他沿着密云水库边上的道路散步。密云水库静卧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水库周围被密密的树林包裹着。张全景老部长一边走,一边向我询问密云水库的情况。我向他介绍说,密云水库建成于1960年9月份,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密云水库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有着“燕山明珠”之称。看着浩荡的湖面,张全景老部长说:“水利了不起,水利工作者了不起!”
张全景老部长告诉我,他曾经做过水利方面工作。1976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向齐河县派出了第三批农业学大寨工作团。他当时任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被安排到齐河县华店公社(现在的华店镇)任学大寨工作队的大队长。华店公社地势南高北低,一到雨季,雨水就积于铁路以南的村庄形成涝灾,许多群众家里都被水淹。他看到群众深受水涝之灾,心里很不是滋味。水利水利,就是要先除水害,再来兴水利。经过多次进行实地察看,他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研究,最后确定在京沪铁路以南挖一条横贯东西、直通赵牛河的排水沟渠,把水排到赵牛河里去,以解决华店北半部常年受涝的问题。那个年代,搞水利工程没有机械,都是人工推车干,他在工地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干,连续奋战七天,终于完成了任务。当时,华店公社多数村庄没有通电,老百姓还是用牲口、人来推磨拉碾,用水车或辘轳浇地。经过他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把华店公社从南到北拉上了输电线路,全公社46个村庄逐步都用上了电,从此结束了华店人民推碾拉磨、冲水车、摇辘轳和用煤油灯的历史。
据德州市原政协主席史好泉讲,张全景老部长当年带领群众兴修的那条沟,现在仍然发挥着排涝和灌溉的重要作用。
举例水利发展成就
自从与张全景老部长相识之后,我们就成了忘年之交。我写的文章、出版的书籍,都会第一时间送他审阅。他写的文章也会及时给我寄来,供我学习。
2008年1月,张全景老部长给我寄来了他写的几篇文章,并附信给我:
先有同志:你好!
现将我写的第三篇“学习札记”《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送上,仅供参考,敬请批评指正。“学习札记”之一、之二已发表在去年的《求是》《中华魂》《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人事报》、上海《组织人事报》等报刊上。春节将至,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张全景
2008年1月25日
张全景老部长给作者的信
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一篇是《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了吗?——学习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我知道张全景老部长从中央组织部部长岗位退下来之后,一直担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中国著名的党建研究专家。他的文章理论功底深厚,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这些都值得我很好地学习。
2011年1月,张全景老部长给我寄来他新写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一篇是他2010年10月27日在总后第二期师职领导干部轮训班上的讲话,题目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他在《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的文章中指出,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把党建设好,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才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了解党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力批驳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污蔑和攻击,才能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图谋。他的这些观点和论述,对我教育和启发很大,使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
自从有了微信,张全景老部长不再给我寄送纸质的材料,而是通过微信给我发送他的文章。2022年1月,张全景老部长给我发来他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在北京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在奋力夺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毛主席。一是大力学习发扬毛主席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二是要大力学习发扬毛主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三是大力学习发扬毛主席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是与否定抹黑毛主席的言行作坚决斗争。他在文章中特别用水利建设的成就,举例批驳了一些人对毛主席的污蔑之词。有的媒体在做统计图表时,把1952年到1979年的经济增长拉成了一条横线,看起来是零增长。暂且不说当时还没有GDP指标,如果一定要用这个指标来比较,是不是也要实事求是地把当时人民群众义务劳动修建的8.6万座水库的价值折算进去,把几乎是免费的医疗、住房、上学等等也折算进去。
接着,张全景老部长举例说:“有学者曾计算过,毛泽东时代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座,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历年GDP的总和。其实,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比数字更真实、更可靠,那时一个职工的收入能养几个孩子,现在怎么样?现在夫妻双方加上双方四个老人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在大城市能不能买得起房子?更不论医疗、养老、孩子上学的费用。这些还没包括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疾病和损失。”
张全景老部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回击了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的污蔑之词,坚决维护了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文章最后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数典忘祖,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与那些抹黑、否定毛主席的错误言行作坚决的斗争。杜甫有一首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毛主席就是万古长流的江河,高耸云天的山峰,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我们应为中华民族能够诞生这样的历史巨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永远怀念他,永远纪念他,永远学习他,把对毛主席的热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叙写水利感人事迹
2010年底,我的《中华江河水文化》一书出版。我连同我以前出版的《玉兰花开》《走进湿地》等散文集一起寄给他。张全景老部长收到后非常高兴,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并于2011年元月29日给我寄来贺卡,上面亲笔写上:“先有同志:新年新春新胜利!”
张全景老部长给作者寄来的新年贺卡
张全景老部长给我寄来了他写的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和《谷文昌在宁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2003年2月21日第1版。《人民日报》还专门为这篇文章配发了评论员文章《精神永恒,丰碑长存》。我只知道张全景老部长是党建专家,没想到他还是写通讯的高手。为了写好谷文昌,充分反映谷文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张全景老部长不仅在东山县广泛走访调研,还到谷文昌曾工作的宁化县、家乡河南林县进行调研。正因为他掌握了大量谷文昌的第一手资料,才使他笔下的谷文昌栩栩如生、生动感人。
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张全景老部长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这篇通讯中多处写到谷文昌兴修水利的情节。在“殚精竭虑,一刻不停地为人民造福”一节中,张全景老部长这样写道:谷文昌说:“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他反复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酝酿讨论,毅然拍板:修一条海堤!把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将会促进海岛发展,扩大对外联系。沿堤修筑渡槽,引大陆淡水入岛,解决人畜饮水、浇地用水……谷文昌担任建堤领导小组组长,县长樊生林亲任指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高21米,长4公里的雄伟渡槽,跨过海堤,把云霄县的淡水引入东山,造福人民。通讯中还这样写道:东山缺水,十年九旱。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大办水利,一眼眼水井、一处处塘坝、一座座水库、一条条管道逐步建立起来。全县最大的红旗水库干支渠长达13公里,直至目前,不仅仍灌溉着6000多亩土地,而且以水库为水源建起了自来水厂,为城镇居民、码头、企业提供用水。1963年大旱,连续241天没有下雨,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陈维义等同志到群众中总结抗旱经验,组织群众打大井、深井、塘中套井……建永久性抗旱工程285处,临时工程892处,省政府调来抽水机支援,这一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
张全景老部长在《谷文昌在宁化》的通讯中,为我们讲述了谷文昌带领群众修水库的故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石壁镇贫穷落后的面貌,196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隆陂水库,谷文昌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与其他同志一样,80人同住一个工棚,竹片当床板,稻草当褥子,跟民工吃一样的饭菜;他每天清晨五点从工棚走到大坝,从大坝走到涵洞口,从涵洞口走到料场,方圆十几里的工地上,哪里困难大、有危险,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1971年3月,雨季即将到来,正是大坝合龙的关键时刻。大坝合龙高度定在海拔高程408米,全体民工、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苦干,填至402米高程时,下起了大雨,围堰漏水,抽水机故障不断,8台坏了6台。库中水位与合龙口土层同时增高。凌晨一点,只差五公分就要过水了!大坝面临冲垮的危险。在这泰山压顶、千钧一发之际,谷文昌拿起喇叭筒,拄着木棍来到工地上,亲自指挥运土,组织一班精壮小伙子潜水,一次次将漂浮起来的潜水管放回水底,同时给县委打电话,请求紧急支援麻袋、抽水机……谷文昌发烫的手紧握喇叭,用嘶哑的声音,发出有力的号召:“现在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水库能不能建成,全靠大家今晚的努力了。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时县委书记刘桂江、县革委主任刘大兴、副主任张建国等同志也率县直机关180多人赶来支援。全体民工在沉沉的黑夜冒着风寒露冷,流淌着汗水,向龙口填土,在大水追逼下,龙口终于胜利合龙了!1971年8月,水库建成了,禾口人民结束了缺水的时代。一池清澈明净的碧水,浮动着天光云影,凝聚着宁化人民的深情。1974年全灌区170多公里长的干、支渠全线通水,全面受益,禾口公社粮食单产在全县第一个跨《纲要》。而今水稻单产已达1700多斤,引进黄烟种植,栽种优质果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并驾齐驱,双双腾飞。
张全景老部长说,他的这两篇通讯写好之后,曾向新华通讯社原社长、我国近代著名记者穆青请教,穆青当时正在病中,并没有精力审核。文章发表之后,穆青手拿报纸感慨地说:“你们看,这个通讯写得多好,多么感人!可见,张全景部长下了大功夫,多次深入基层,反复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情况吃得透,观点定位准,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从通讯的字里行间,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张全景老部长对谷文昌、对谷文昌兴修水利那种精神的发自内心的赞扬之情,也感受到我在陪他游览密云水库时他那两句“水利了不起,水利工作者了不起”的赞叹,完全是肺腑之言。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2019年12月19日,中央组织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我带着部机关老干部支部书记支委去参加。当我在安排老同志座位时,一眼就看到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张全景老部长。他那天戴着灰色条纹鸭舌帽,身着黑色中山装,戴着一副轻纯钛框的眼镜,目光炯炯有神,双腿上放着一个塑料文件袋。我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子叫了一声:“张部长好!”他一把握住我的手说:“是凌局长啊!我们好久不见了。你的文章我经常看到,文笔很好,很有思想啊!” 他拍了拍他左边的座位,示意我在他身边坐下。
2019年12月19日,张全景老部长(右)与作者在全国政协礼堂
张全景关切地询问我最近的情况,有什么作品。我告诉他:“我刚刚出版了一本《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是专门写给老干部的。可惜今天不知道您来,不然会捎一本送给您。”张全景老部长从他放在双腿上的塑料文件袋中,拿出他2019年4月15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县委书记要像杨贵一样勇于担当》的文章送给我。
张全景老部长在文章提开头就介绍说:“杨贵是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从他带领县委和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已经过去近60年了。我曾经5次去过林县,对红旗渠和杨贵的感情很深。”他文章中介绍了杨贵的人生经历之后,讲述了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的故事:“1950年代,林县是安阳地区最贫穷最落后的山区县,也是河南最缺水的地方。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大批林县人远离家乡,踏上了西去山西的“逃荒路”。外地的人不愿意来林县工作,当年组织任命杨贵为林县县委书记时,他二话没说,欣然上任,并下定了扎根林县的决心。杨贵全身心投入红旗渠的配套工程建设,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就把红旗渠干渠、支渠、毛渠、斗渠等长藤结瓜式的水利工程修建完毕。”张全景老部长在文章中重点介绍了杨贵当年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的壮举。“在决定上马红旗渠之前,杨贵已经在林县当了6年的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县委一班人已经带领林县百姓成功修建了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利工程,圆了林县人民的‘引水梦’,通过实绩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权威。杨贵既是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又是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劳动者,始终与修渠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一碗小米干饭的故事至今还广为传颂。特别是实行工作和生活双重标准,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民心民力。正是因为杨贵的表率作用,当时整个班子、整个队伍都很廉洁。10年修渠,近亿元的投资,没有一个干部为自己和亲属谋取过任何利益。直到如今,红旗渠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具体体现,红旗渠精神已融入林县人的血脉,泽被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后来我才了解到,张全景老部长一直对红旗渠精神情有独钟,他曾长期担任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2012年7月13日,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研讨会上,张全景发表了“红旗渠奇在哪?精神力量是传家宝”的讲话,全面介绍了红旗渠工程,深入阐述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奇在哪里呢?第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第三,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第四,结束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红旗渠的建成,铸造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讲话中最后举了一个感人的事例。24岁的女党员李改云,她检查红旗渠的施工情况时,忽然看到崖壁上有碎石滚落,判断崖壁要坍塌,立即呼喊大家赶快躲开。有一青年姑娘吓得不知所措,她急步向前将其推出。就在这时山体崩塌了,李改云被压在了乱石下,救出来时她已不省人事,人们火速将她送进医院抢救。她稍一清醒,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有人压在下面吗?”她身体好转后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流点血算得了什么?为了水,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一个人的鲜血和生命,哪有全县人民的水重要和宝贵呀!”
张全景老部长在做红旗渠精神专题报告
张全景老部长在讲话的最后感慨地说:“英雄说人民之水贵如血,人民说英雄之血浓于水。水与血,血与水,其中的深情厚意,比山高,比水深。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前进!”
(作者系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