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鼎白茶”方兴未艾,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六大茶类中的后起之秀。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暗藏危机,如域外茶叶冒充“福鼎白茶”在市面销售,严重冲击“福鼎白茶”的品牌声誉。如何保障上升期福鼎白茶的品质,维护福鼎白茶的品牌形象,成为当下亟待破解的课题。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举全局之力,实施“大监管”“大服务”,助推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鼎白茶”获批筹建全国首个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品品香茶业荣获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及白茶行业领军品牌。福鼎市荣获“2022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域”,福鼎白茶以52.22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公用品牌价值第五位,连续13年上榜“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实现“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一、创新工作机制,当好产业发展“先行军”
重组整合后的市场监管局职能众多,仅涉及茶业发展的就有10余项业务,如果按照原有模式,势必多头监管,不仅企业疲于应对且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创新工作机制,精准发力。
一是构建“大监管”工作机制。开展“福鼎白茶产业再发展,宁德市场监管在服务”系列主题活动,融合商标品牌、质量管理、信用监管、认证认可等市场监管全要素,变“单打独斗”为“整体作战”,集约式助推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构建“大质量”服务机制。紧盯“福鼎白茶”生产、包装、销售各个环节质量,从茶叶、茶纸到茶杯全链条进行质量把关。
三是构建“大市场”维权机制。定期深入一线调研,主动对接茶协、茶企、茶商和消费者,对涉及“福鼎白茶”生产销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全力整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过度包装、恶性竞争等市场乱象。开展主题活动以来,共入企调研走访9次,同比减少52.6%;解决问题15个,同比增加66.7%,多头监管、分散监管局面有效改善。“福鼎白茶”乱象得到改善:通过查处一系列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件,“福鼎白茶”产品外包装标签不规范情况减少;通过上门宣传商标使用法律知识,“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规范使用的情形减少;通过对生产企业开展全流程全方位检查,“福鼎白茶”包装用纸质量明显改善。
二、创新服务理念,当好产业发展“质量官”
一是标准助力,提升产业“话语权”。发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工作组落户福鼎的资源优势,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目前,宁德市共制定福鼎白茶省级以上相关标准10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全国仅4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占比度达75%,参与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占比度均达100%,牢牢掌握白茶产业话语权。《白茶加工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为白茶标准水平的提高树立了典范。
二是商标蓄力,擦亮产业“金名片”。在白茶核心区——点头镇建立商标品牌指导站,强化对商标注册、运用、管理、保护与推广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7家福鼎白茶生产企业取得SC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企业403家,成为全省地标行业授权最多的地理标志商标。“福鼎白茶”及品品香等4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福鼎白茶”入选全国首批100家《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产品打入欧盟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专利聚力,促进产业“增后劲”。深入实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加大发明专利培育力度。今年以来,福鼎白茶产业新增授权专利233件,同比增长184%,为历年最高水平。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探索实行专利必要标准制度,专利与标准融合度达100%。
三、创新监管手段,当好产业发展“护航人”
一是变“无据可依”为“有规可循”。为解决福鼎白茶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无据可依这一困扰,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编制全国首个白茶领域信用评价标准《福鼎白茶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规范》,从质量动态管理、社会责任能力、口碑评价创新性等方面,探索出以质量为依据来开展信用评价的新路子,为“福鼎白茶”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评价依据。
二是变“单拳查处”为全面维权。全面查处无证生产、虚假宣传、商标侵权、恶意投诉举报等行为,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茶叶市场环境。今年共查办相关案件161起,罚没120万元,有效维护了“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同时,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主动担当,牵头法院、公安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有效应对恶意索赔恶意举报行为维护良好营商环境指导意见》,有效遏制职业打假人对白茶企业的骚扰。
三是变部分抽检为全面“体检”。市县两级连续两年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共抽检“福鼎白茶”500批次,设置检验检测项目达45项。截至目前,“福鼎白茶”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对“福鼎白茶”食品包装用纸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抽查,对铅、砷、甲醛等指标进行检验,连续两年共抽查13家13批次,经检验产品均合格。
来源:福建知识产权/宁德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