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文化引领幸福河湖建设
推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新时代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导向、新模式和新路径,切实解决县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汇聚“产、学、研、金、商”等资源,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由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论坛、各省驻京机构商务协会和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等单位主办,来自国家发改委直属系统、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及科研、教学、金融、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凌先有做《以水文化引领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的主题宣讲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水文化专家凌先有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以水文化引领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的主题演讲。会后接受了记者访谈。
记者:这次研讨会汇聚了这么多专家学者来研讨县域发展问题,请问,发展县域经济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凌先有:县域经济发展承担着民族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的焦点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关系的处理上,而落脚点就是振兴县域经济。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通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连接通道、形成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升我国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以陕西泾阳县为例、从水文化和幸福河湖建设角度来谈县域发展问题?有哪些观点和实例分享给大家吗?
凌先有:今年11月初,我带领水文化专家团队,深入陕西省泾阳县县城和乡村,对水文化和幸福河湖建设进行调研,并与泾阳县年轻的县长、水利局长以及多年致力水文化研究的一批老专家进行座谈,全面了解基层水文化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此,我这次就选择以泾阳县为例,谈谈以水文化引领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问题。
2023年11月初,凌先有与水文化专家在陕西泾阳水利会馆旧址调研
一是深入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幸福河湖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泾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享誉中外的郑国渠所在地。秦王政元年(前246),韩国因惧怕秦国,派遣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以此消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没想到郑国渠修成之后,促使秦国更加强大。《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郑国渠大大改变了陕西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使得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秦国富裕强盛,遂扫灭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首次大统一。两千多年来,汉、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先后在郑国渠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相继修建了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和现代的泾惠渠。为了深入挖掘郑国渠和泾河水文化底蕴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泾阳县绘制了《泾阳历代引泾灌溉示意图》,全景展示两千多年来沿泾河历代引泾灌溉史;组织编写了《水润泾阳》,讲述泾阳水史话、水记忆、水传说、水景观、水承袭、水研究,着力讲好治水故事、传承水基因,赓续水文化;恢复整修泾阳水利会馆,展现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主持建设泾惠渠的艰辛历程,弘扬优良治水传统和治水精神;谱写了歌曲《我们是忙碌的水利人》,讴歌泾阳水利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每月组织一次的水文化大讲堂,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水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增强弘扬水文化意识;将水文化融入党建内容,将党员标准与水利元素、水利符号、水利精神相结合,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促进党员自觉接受先进水文化。泾阳县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的这些举措,为建设幸福河湖的凝心聚力,造形铸魂,为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干事创业凝聚了精神力量。实践证明,水文化在美丽河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着力强化文化导向作用,加强水文化挖掘、保护、弘扬,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打造有文化品位的幸福河湖。
泾阳县水利局举行《水文化大讲堂》,全面介绍全县水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实施情况
二是持续提升幸福河湖保障能力,让县域人民有高度安全感和获得感。水是县域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县域灵气。幸福河湖是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和区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流湖泊。建设幸福河湖是维持河流湖泊自身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逐步消除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建设排涝通道,整治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确保与管网排水能力相匹配。推进雨水源头减排,增强地面渗水能力。完善堤线布置和河流护岸工程,合理建设截洪沟等设施,降低外洪入城风险。泾阳县持续开展水库安全运行管理隐患自查工作,整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台账;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水文监测,严密监视暴雨灾害等汛情发展变化,及时预测预报预警,加强泾河、北部山洪沟监控,发布山洪预警信息;及时做好河道渠道水毁修复,严密监视河道、湖泊、山洪沟、在建项目度汛备汛情况,消除度汛安全隐患;建成几十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加强供水主管网建设,确保城乡供水保障和饮水安全,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更新改造灌区干支渠斗农渠及其配套建筑物,确保农田灌溉,确保粮食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幸福河湖建设保障了流域和县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经济安全。实践证明,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防灾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提升河流胡泊水利工程的基础保障能力,切实筑牢水安全防线,确保河湖健康安澜、人民幸福安康。
三是充分发挥幸福河湖生态功能,支撑流域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元素,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县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央《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建设幸福河湖是全面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的有益探索。泾阳县聚焦幸福河湖建设,加大河长制工作力度,立足泾河河源重要生态地位,持续推动生态建设和河长制重点任务落实,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巡查整治工作,利用沿泾河智慧远程监控,全天候、全方位监测河道,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实现了强高压、长震慑,全力推进河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河流岸线全方位管理,编制河道和水库岸线保护利用,做到“岸清、河畅、水净、景美”;加快水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筑牢水源涵养屏障,绘就碧水清流幸福河湖的美丽画卷。美丽河湖助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等,县域及乡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打造了大秦之水、泾河粮液、蔬菜公园、葡萄公园、锦鲤小镇、樱桃小镇、番茄小镇等特色经济,促进了优质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泾河大弯道河道经过系统治理,展现幸福河湖岸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景象
记者:从泾阳县幸河湖建设的实践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吗?
凌先有:虽然我对泾阳县的水文化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和县域发展的调研还不够深入,但从泾阳县水文化和幸河湖建设的实践中,还是可以得到启示的。
一是幸福河湖对与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幸福河湖建设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工程。《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县域承担起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任,县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对于乡村振兴、国家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质量提升是幸福河湖的核心目标,县域发展必须创造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先进的水文化对幸福河湖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发展必须以水为先,以水定城。只有用先进的水文化做引领,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爱护水、欣赏水。要强化幸福河湖内涵挖掘,推进水文化与水利工程深度融合,发挥幸福河湖提升县域发展方面的功能,打造一批文化氛围浓、生态环境美、幸福指数高、城市颜值靓的流域和县域水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河湖岸线无障碍通道和亲水、近水的活动场所,以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赋能文化强县,实现县域富裕、人民幸福。
三是河湖长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负有重要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对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河湖长是一项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实践证明,河湖长制促进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河湖功能逐步恢复,有力推动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要通过落实河湖长制,建设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做到城水相生、人水和谐,实现滨水带发展与县域、乡村发展格局良好互动,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空间,打造更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乡村振兴新亮点,让幸福河湖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幸福感,为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泾阳县开展2024年度冬灌,确保农业粮食丰收,支撑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