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先祖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022濮阳张姓文化节”盛大举行[组图]

来源:中国网     作者:新时代华声     浏览量:次      发布时间:2022-04-28    

中国网4月28日讯 4月27-28日,由濮阳市人民政府、濮阳市政协、河南省委台办、河南省侨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2濮阳张姓文化节”在 “张姓祖根地” 河南濮阳盛大举行,国务院新闻办领导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全程直播。

该活动以“讲好先祖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先祖精神,服务复兴大局”为主题,包括“上古文化论坛、海峡两岸张姓联谊、华侨华人张姓联谊、经贸洽谈会、30年张姓文化研究成果展、千架无人机表演、2022濮阳张姓拜祖大典”等内容。

“濮阳张姓拜祖大典”是全国唯一以姓氏命名的节庆活动,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举办的37项节庆活动之一。从2002年至今,已经在张姓祖根地濮阳持续举办21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张克辉、张梅颖三位国家领导人,于2002、2005、2010年4月相继莅濮参会。 2020年4月因疫情受限,张梅颖首长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恭读拜祖文,通过直播向全球播放。

“濮阳张姓拜祖大典”对接历史,服务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赢得了海内外张姓族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弘扬濮阳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活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去年9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将活动正式更名为“濮阳张姓文化节”。

今年2月28日,濮阳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于4月27--28日,采取线上方式,举办“2022濮阳张姓文化节”。提出:“一节搞一次,一次搞一年”的指导方针,全力办好这项活动。

濮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已发掘西水坡大墓、仓颉史官村、颛顼遗都、挥公故里、帝舜故里等上古文化遗址多处,素有濮阳龙都、华夏帝都、张姓祖根地之称。多年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的海外华人,相继莅濮寻根拜祖者2万多人次,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内陆地区莅濮寻根谒祖者30多万人次,媒体浏览量数亿人次。


本次活动启动仪式为期两天,濮阳设立主会场,北京、郑州、福州、海口、深圳、台北、澳门、新加坡等地设分会场,线上线下联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求真务实的活动形式,得到了相关领导、各届专家及与会代表和广大网民的一致赞誉,系列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电:这个活动举办得很有意义,弘扬濮阳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众凝聚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先贤故事,振奋民心,祈福国泰民安。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振宇,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世军,国务院三峡办原党组成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挥公文化委员会会长张宝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挥公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张华夏等领导、专家,向张姓始祖挥公敬献花篮。


上古文化论坛

人们常说,民国历史看南京,元明清历史看北京,汉唐历史看西安,上古历史看濮阳。4月27日,“2022濮阳张姓文化节”开幕,“上古文化论坛”在这里举行。

濮阳市委书记杨青玖、市长万正峰出席论坛,中宣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世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原考古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等权威专家,在北京中国张氏分会场与濮阳论坛现场视频连线,从不同角度讲解了濮阳上古文化遗存状况,并就如何开发利用提出了弘扬上古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共谋发展大计的指导意见。

与会专家指出,上古时期“五帝”中,颛顼在此建都,尧葬于此,舜生于此,濮阳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据考证,张挥公因在濮阳发明弓箭而被颛顼赐姓张,舜帝后裔60余个姓氏均出自濮阳,濮阳周边至今还分布着戚城遗址、西水坡遗址,高城遗址等庞大的古文化遗址群,这些都彰显了上古时期濮阳地区的神圣魅力。

濮阳将坚持保护传承与弘扬利用并重,注重创新、彰显特色,深入挖掘上古文化、黄河文化、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濮阳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做得更靓、叫得更响。

2022濮阳张姓拜祖大典

姓氏是家庭的组成,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百家姓文化的发展史。姓氏文化研究,是中华历史、文明、伦理、道德、信仰、教育的综合载体,而姓氏组织,是传承孝道文化的纽带与载体,姓氏文化活动,则对撬动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信仰是人民的精神寄托,信仰缺失,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继承祖德祖训,传承优秀的家风家教,不数典忘祖,是增强文化自信,解决人民信仰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方式。一个连自己的祖宗都不信仰的民族,就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弘扬祖德,传承“根祖文化”有其传统的表现形式。拜祖,就是最隆重、肃穆、庄严的仪式,是警示人的言行,沉浸人的思想,增强凝聚力与约束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净手焚香,鞠躬行礼。4月28日上午,“2022濮阳张姓拜祖大典”在濮阳挥公陵园隆重举行,这是全球1.2亿张姓人的大事,也是濮阳这座城市弘扬根亲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盛事。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今年的拜祖大典采用“现场+网络直播+分会场”形式进行。除濮阳主祭场外,组委会还在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印尼、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设立了分会场,同时也在北京、郑州、福州、广州、深圳等56个地市和台北、香港、澳门地区设立了分会场。在濮阳现场参会的张氏宗亲代表着亿万张姓族人,以庄严神圣之心,感念追远之情,恭拜始祖挥公,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张姓是中国第三大姓氏,分布很广,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姓张的人。人们将张姓来源归为三种,最早的一支张姓人来源于黄帝的后人“挥”。 战国时期史官所著《世本》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东汉末年的《风俗通·姓氏篇》,唐代的《元和姓纂》,北宋的《姓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的《路史·后记五》等类似资料,都确定挥为张姓始祖。据史书记载,挥是少昊的第五个儿子即黄帝的孙子。由于他创造出了弓和箭矢,被赐姓为“张”,后人尊称“挥公”。

千百年来,祖居中原的张姓部分先民因受水灾、战乱的影响,被迫迁至全国各地,继而星散至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各地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姓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张姓人口1.2亿,是世界第一大姓、国内第三大姓。据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7.07%,约95,800,000人。

“张姓遍天下,祖根在濮阳。”1993年2月,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关村挥公墓古遗址,濮阳县重修了挥公墓,是全世界张氏宗亲公认的寻根拜祖场所。张挥公园的主体建筑是挥公陵园,另有挥公大殿、挥公墓、挥公墓碑、祭祀广场、挥公雕像、文化碑林、功德碑林等。自1995年至今,先后有海内外华人万余个团队30多万人次来此寻根拜祖。

寻根问祖,姓氏文化活动,是继承“根祖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继承祖德,服务现实”,是“讲好先祖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先祖精神,致力民族复兴”。

当代姓氏组织与寻根问祖,发端于海外华人华侨。海外华人华侨,经过三、四代人的奋斗,聚集了财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他们聚集起来,一方面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探寻自己的祖根,报效自己的祖国。张氏祖训“百忍家风”第一条即是“继承祖德,忠孝国家”,训导张氏子孙要忠于国、孝于家。倡导、发展“根祖文化”,就是以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影响世界的不竭动力。

百家姓的历史,是中国区别于世界各国的一种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历史形式,系统、全面、理清各姓氏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大典”。中国百家姓,都有责任传承好各自的优秀传统,共同构建"根祖信仰"。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研究中国百家姓的历史,凝聚民心,服务国家,建立信仰,影响世界。

“同根共祖五千年,聚力发展逐梦行”。本次拜祖大典本着“凝聚力量、文明河南,敦睦泽宗、祈福濮阳”的目的,共设盛世礼炮、敬献花篮、行三献礼、净手上香、恭读拜文、行施拜礼、合土汇水、弓舞祭拜、五谷祈福九项议程,由中国网全程直播,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海外版、中新网、濮阳网、央广网、经济网、政策网、爱国网、凤凰网、百度新闻、今日头条、河南日报、濮阳日报、豫记等一百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新时代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