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上午,“中国式现代化问与答”中乌青年座谈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指导,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是第三场在中亚国家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问与答”系列活动。
座谈会现场
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作主题发言。丝路大学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基尔多拉·图尔基耶娃、青年工作和活动办公室主任纳尔吉扎·阿卜杜娃西多娃以及沈阳农业大学青年学者张目等来自中乌两国的青年学者、师生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共建“一带一路”的青年担当、中乌友好交流与合作等话题深入交流。
姜永钢致辞
姜永钢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源于历史,面向未来,和“青年”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中,青年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郑承军致辞
郑承军在视频发言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乌两国人民睦邻友好、共谋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丝路大学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教育领域重要合作成果,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紧随“一带一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两国青年未来成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邹统钎主持
座谈会由丝路大学副校长邹统钎主持。

青年专家学者发言
来自中乌两国多所高校的青年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秉承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结合乌当地社会需求,中乌高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项目日渐增多,成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新亮点,为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内涵。
学生代表发言
中乌两国青年学生进行了演讲交流,表达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愿以实际行动投身中乌两国、尤其是青年间的友好交往,续写丝路故事新篇章。
丝路大学是“一带一路”中乌国家合作项目,由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倡议成立,得到了中国等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与大学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