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三江平原腹地,春意正浓。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现场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丝路好风光”媒体采风活动与中国铁建“遇见美好”国企开放日活动走进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现场。来自人民网、中新社、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网-维度新闻、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们齐聚富锦站,聚焦中欧班列“东通道”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进展。
钢铁动脉的“加速键”
“以后从富锦到哈尔滨能节省1个多小时!”在活动现场,富锦市出租车司机老赵兴奋地告诉记者。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一条交通大动脉。
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西起佳木斯市东佳木斯站,终至中俄边境铁路口岸站同江北站,是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干线铁路,由中铁五院设计,改造线路全长258.25公里,全线设21座车站。其中富锦站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作为东北地区铁路网的重要枢纽,是全线最大的客货两用车站,富锦站改造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欧班列“东
通道”扩能进入加速期,建成投用后,线路列车通过能力将提升3倍,口岸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外贸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满足同江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需求。同时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为沿线地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助力区域发展。
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部副经理佟强在活动现场介绍:“富锦站不仅是粮食运输的重要枢纽,也是全线改造规模和难度最大的车站。施工必须在不中断运输的‘天窗’时限内完成,安全管控压力大,站场地下光电缆密布,探测防护难度极大。但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科技赋能铁路建设
在国企开放日活动现场,记者们对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新技术应用和施工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项目部总工程师韩彦峰详细介绍了工程中的多项创新举措:“我们在施工中应用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清水混凝土组合模板技术、数字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新技术,同时投用智能钢筋笼滚焊机器人、智能钢筋弯箍机器人、数控自动收箍机等智能设备,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生产,施工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有力保证施工进度与精度”。
见证钢铁丝路新发展
在活动现场,记者们通过实地采访、拍摄和交流,深入了解了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进展和技术创新。
中国新闻网记者史轶夫表示:“中铁二十三局在富锦站的改造中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中欧班列‘东通道’的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黑龙江日报记者杨宁舒对项目的环保设计印象深刻:“在铁路建设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不仅提升了工程的可持续性,也为沿线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钢铁丝路再启新征程
随着富锦站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佳同铁路这条钢铁丝路将承载更多开放梦想,改造投入使用后,将与同江铁路口岸无缝对接,年货运量将大幅度提升,为龙江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届时,三江平原的“中国粮仓”将与“一带一路”实现更紧密连接,钢铁巨龙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开放传奇。
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部项目经理刘军表示:“有幸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秉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以高质量建设为使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我们相信,建好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不仅能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丝路好风光”媒体采风活动与中国铁建“遇见美好”国企开放日活动,在媒体的镜头下,中铁二十三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充分展现了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钢铁丝路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供稿:图文/张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