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共同之声
中外之声®
华人之声
榜样之声®
点赞之声
读懂华声
丝路之声
文旅之声
文明之声®
统一之声
健康之声®
华媒之声
百姓之声®
华声智库
华声学堂
| 中外之声®
少年中国
青年之声
社会关注
新征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度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课题交流会举行
来源:中国外文局 作者:新时代华声 浏览量:
次 发布时间:2023-06-02
6月1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新征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度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课题交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出席研讨会并作总结发言。来自政治研究、新闻传播、国际关系、外语翻译等学科领域的智库专家、高校学者、业界代表20余人与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构建、政治术语翻译与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等国际传播重大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高岸明作总结发言。
高岸明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重要讲话两周年。新时代新征程上创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工作,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主线,研究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使命责任,开辟国际传播新境界;以对外话语创新为研究重点,探索国际话语权提升新路径。中国外文局将依托多样化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协作,共同为新征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研讨嘉宾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相德宝认为,国际传播研究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概念、范畴、表述,建设新时代独立自主、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探索国际传播实践新路。要激活体制、转变理念、创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要密切关注技术创新发展动向,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提前布局,以科技创新助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黄河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提出国际传播工作要平衡好怎么做与做什么、软实力与硬实力、意识理念与组织驱动、自己发声与多元对话、短期亮点与长期战略、事实内容与价值内容等六对关系,从长期战略的视角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秀军表示,近年来,中国国际传播理念推陈出新,国际传播手段愈发多元,国际传播内容专业性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国际传播研究机构担负着重要使命,需要拓宽研究成果的传播渠道与研究视野,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完善国际传播效果评价体系,推进国际研究与国际传播的融合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提出,当前国际传播已经从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传播1.0”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国际传播2.0”时代。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传播转型方向,努力打通学科壁垒,从注重学理性转向以应用型为导向,淡化机构色彩,突出平台意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非研究所所长初晓波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但在安全领域的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仍存在术语概念不清、学科间缺少互动、受众分类模糊等问题。做好安全领域的国际传播,要打破中西方二元对立逻辑,用受众听得懂、听得惯的语言去讲中国的安全故事,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清华大学外文系系主任、教授吴霞指出,西方话语体系扎根于西方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汲取了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华,也由此形成了相对应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现阶段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亟需构建中国自主的对外话语体系。研究者应立足中国实践,提炼更多标识性、普适性话语,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外国语言与文化教研室副教授沈凌认为,政治术语是国际社会解读中国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政治话语翻译既要准确传递政治内涵,又要深刻表达价值追求。要以国际受众理解为目标,协调好对外翻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协调好对外翻译的语言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协调好翻译原则和传播目标,提高政治话语的翻译水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恒军认为,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上迈向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和方向上属于面向未来的文明形态。做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传播,要构建对外话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握对外话语叙事与传播策略之间的逻辑关系,发挥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引领作用。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邱凌介绍了2022年课题研究成果与经验。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智库对于中国研究的关注角度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外国智库普遍关注中国政策走向和国家发展变化,但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问题,对中国话语进行了选择性呈现。要以增强国际智库议程设置能力推进国际传播,充分发挥智库在国际传播当中的作用,提升中国话语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新时代华声
上一篇:
全球青年多维对话 | “何以艺术: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专题活动在中法两地连线举办
下一篇:
“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获奖名单
频道精选
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山东菏泽 共探牡丹国际传播之道
2023-04-09
媒体记者走进钢铁丝路 见证中欧班列“东通道”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进展
2025-04-18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025-04-11
“聚势同福 共享未来”峰会于石家庄盛大召开,共绘县域经济新蓝图
2025-03-07
“金蛇献瑞·福耀未来全球大拜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福文化照亮世界新征程
2025-01-3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2025-01-28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024-01-01
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2023-09-02
习近平会见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
2023-05-08
特稿|习近平: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2023-03-15
热门资讯
头条关注
基层人物
“丝路百城传”之《泉州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新书首发式在泉州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丝路百城传”之《杭州传:住在天堂》新书首发式在杭州举行
欧盟亚洲中心副主任马蒂儿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塞拉利昂共和国驻华副大使罗格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舒勇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薛力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受邀出席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活动并发言
“祖国万岁”!今晨,30余万人齐聚天安门为祖国母亲庆生
特稿|习近平: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金蛇献瑞·福耀未来全球大拜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福文化照亮世界新征程
国昌盛,家团圆丨爱你,中国!
“红广计划”创新示范基地(校)德州站启动 中少网首个地方频道落地德州
【红领巾心向党】学队史,爱红领巾
课外“寻电之旅” | 红领巾广播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音频上线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性别平等教育与工部门竞争力论坛
台湾诗人谢明辉赋诗赞许北京《台胞百问》
台湾中国生产党主席、台湾月香投资集团总裁卢月香到梦幻香山考察
在闽台商与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再续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華夏之福 | 第三屆海峽兩岸新春祈福書法筆會在滬台兩地舉行
台湾月香投资集团总裁卢月香来琼考察投资项目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台湾中华诗词艺术协会举办诗书画陶瓷水墨联展
洪秀柱录制视频表达祝愿,两岸嘉宾共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看一位台胞的“疫期宅手绘”,被暖到了
侨领之声
“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在乌镇举行
“和合文化与文明对话合作”大使圆桌对话会在台州举行
“华夏之福 传播有我”公益行走进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厦门举行
·
“福品出海 福至全球”2025首届侨商供...
·
张自岩: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
为家乡发展献“侨智”张自岩执行主席受邀参...
·
宗庆后逝世,留下造福百姓的伟大事业
·
宗庆后逝世,留下造福百姓的伟大事业
·
李强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
·
爱尔兰华人华侨餐饮协会会长:让更多外国人...
·
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