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寄情深入基层送文化
艺术通心宣传黄河保护法
近日,“水墨江河--《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巡展暨“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活动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水利文协、山东省水利厅主办,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综合事业服务中心承办,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协办。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正平主持,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红致辞,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出席并讲话,省水利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贵清致辞。展览结束后,凌先有接受了记者访谈。
记者:黄河保护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为什么要为黄河制定专门的法律?
凌先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保护法是一部针对黄河流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专门法律,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制定《黄河保护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为制定《黄河保护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制定《黄河保护法》,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贯彻落实,将其转化为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有利于黄河流域的有效治理。
制定《黄河保护法》是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对规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不强,相关法律之间衔接性不够,且存在一些法律制度空白。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顺应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在长江的保护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央围绕解决黄河流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了系列行动部署,构建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黄河保护法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定《黄河保护法》是着力解决黄河特殊突出问题的紧迫需要。黄河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水害严重,治理问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长期以来,黄河水沙关系复杂,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地上悬河”形势严峻,下游滩区防洪工作与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生态流量偏低、河口湿地萎缩。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流域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和尾矿库污染严重,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亟需通过制定专门的《黄河保护法》,依法统筹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黄河保护法》将为有效保护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法律保障。
记者:《黄河保护法》是怎样出台的?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适应的范围有那些?有什么亮点和特色?
凌先有:《黄河保护法》出台是比较顺利的。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入开展黄河立法工作。2021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聚焦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2022年6月21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充实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规定在禁渔期内禁止在黄河流域重点水域从事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2022年10月27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草案三审稿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当坚持精打细算,黄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根据水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黄河保护法》适用于黄河流域,即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黄河保护法》的内容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十一章,计122条。《黄河保护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
《黄河保护法》是在吸取和借鉴长江保护法立法,总结黄河保护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部流域法、专门法、特别法,其亮点和特色表现在针对黄河流域水安全的保障理念、保障路径和保障举措等多个层面:一是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灾害、水污染和水文化,分别独立设置章节。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坚持守护安澜,筑牢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体系;坚持“三个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河湖环境整合整治;统筹协调,推动文化体系建设。二是既有“禁止性”规定,又避免“一刀切”。规定了一系列禁止的行为和活动20多处,便于实践操作。三是流域协同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对流域统筹协调机制作出详细规定,前后共用多个条文分别对协调机制的央地职能、体制保障、职责分工、监测网络、信息共享、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四是针对保水节水、固土治沙来完善全流域举措和制度,实现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的“三生共赢”。五是以法律形式界定各方权责边界,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协调治理机制。六是实行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如第十章详尽列举了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覆盖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并强化了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环境修复责任等在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记者:中国水利文协是如何开展《黄河保护法》宣传工作的?这次“水墨江河——《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山东巡展有什么意义?
凌先有: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后,中国水利文协便以宣传《黄河保护法》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美术书法作品。经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书法分会精心组织,全国水利系统文艺工作者以笔墨情怀创作出彰显保护黄河主题、黄河文化内涵的美术书法作品,并于2023年3月,在网上推出“水墨江河”——《黄河保护法》主题书法作品展,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展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在青海、宁夏、河南、山东等沿黄省市及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单位进行了7次巡展,收到很好的反响。
“水墨江河”——《黄河保护法》主题书法作品巡展活动,通过书画艺术的方式宣传黄河保护法,引导公众黄河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黄河、保护黄河、守护黄河的浓厚氛围,对于推动黄河保护法全面落实落地,促进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如何通过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宣传黄河保护法相结合的?从长远来看,您觉得宣传黄河保护法对我们的下一代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凌先有: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形式。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孕育了包括书画在内的艺术形式。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几”字,是自然的书法,是自然的绘画。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书写的运行轨迹,与黄河波澜壮阔、奔腾向前的轨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艺术没有边界,艺术润物无声,艺术可以通心。艺术将刚硬的法律对接人们的心灵,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连通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以特殊的笔墨脉动,引发人们特殊感悟、特殊情感,达到宣传黄河、保护黄河的目的。
宣传黄河保护法,对青少年来说,有利于他们从小承担起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责任。2023年9月,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联合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发起了“沿黄九省‘河小青’专项行动”,组织动员黄河沿线9个省份的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参加的“河小青”活动。活动期间,青少年开展通过开展净滩行动、河流评测、河流巡护的护河实践,增强了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
在本次山东展出时,有一位来自济南的姜女士特地带着5岁的儿子来参观展览,并当场教儿子赏析理解黄河书法作品中的黄河保护治理名言警句,让我们看到大家对下一代保护黄河的教育和重视。宣传《黄河保护法》,从青少年做起,让青春与黄河相约,让青少年从小认识黄河,学习相关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知识,学习黄河河道防汛知识,从小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积极传播生态理念,主动投身生态实践,自觉倡导生态文明,争当黄河保护治理的生力军,为让黄河成为一条永远造福中国人民的幸福河贡献青春和力量。